改进的双匿名身份多接收者签密:增强安全性与区分性

1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43KB PDF 举报
在2015年9月的《通信学报》上,张波、孙涛和于代荣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改进方案"的文章。他们针对庞等人提出的一种考虑发送者和接收者双重匿名性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安全性分析。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通信中的隐私保护,使得在多接收者环境下,既能保护发送者的身份,又能确保接收者的匿名性。 然而,研究发现,原方案存在不足,它并不满足选择密文攻击下的密文不可区分性这一关键安全属性。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威胁模型下,攻击者有能力区分被签发的不同消息的加密形式,这无疑削弱了系统的安全性。这对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机密性来说是一个重大漏洞。 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在随机预言模型的背景下设计的。随机预言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评估密码协议在面对预言攻击时的安全性。通过引入这个模型,作者旨在增强新方案的安全特性,使之能够在计算 Diffie-Hellman (CDH) 和 Gap-BDH 困难问题的假设下,同时满足密文的存在不可伪造性和不可区分性。 存在不可伪造性确保了即使攻击者拥有部分信息,也无法伪造合法的签密密文,从而保护了系统的完整性。而不可区分性则保证了攻击者无法从多个密文样本中确定出具体的消息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隐私保护。 这项改进方案是针对原方案的安全性弱点进行优化的,通过引入随机预言模型,提升了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系统的安全性,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信息安全需求。关键词包括匿名性、多接收者签密、基于身份签密和随机预言,这些概念在文章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强大且可信的加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