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观:不从同类产品找需求,理解「屌丝」用户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37KB PPT 举报
"微信的产品观强调不从同类产品中寻找需求,而是深入理解用户心理,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以创新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贪嗔痴。产品设计应该注重时尚和实用性,关注‘屌丝’用户群体的需求,他们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产品开发中,应避免过多的功能堆砌,删减不必要的特性,坚持从用户实际体验出发。同时,产品经理的需求分析往往过于理性,无法代表真实用户。需求的来源应该是对用户的深入了解,而非调研、分析或竞争压力。通过观察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可以洞察用户需求和潮流。满足自己需求有时优于满足用户需求,因为人的共性可以通过自我体验来捕捉。产品的核心是挖掘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例如漂流瓶满足的是倾诉和好奇的心理。在设计时,应注重心理驱动而非仅仅工具性或经济效益。" 微信的产品观是由其创始人张小龙提出的,他认为在设计产品时,不应该单纯模仿竞争对手,而是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能触动人心的细节。例如,涂鸦功能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重要,但如果能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那么它就具有价值。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个重要的驱动力,人们往往跟随潮流。对于中国的“屌丝”用户群体,他们既有生存压力,又渴望存在感,因此产品设计应当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产品设计应该追求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借鉴如Galaxy Note这样的产品,它们既时尚又能满足特定人群(如长指甲用户)的实际需求。产品的目标是满足人性的贪婪、愤怒、痴迷,但同时也要引导用户适度使用,如微信鼓励“少发微信”。在功能开发上,要敢于剔除多余的部分,就像乔布斯的理念,很多新功能其实是可以去掉的。 在需求获取上,不应依赖产品经理的分析或者市场调研,而应直接从用户的行为和反馈中去寻找。比如,通过观察用户在微博上的讨论,了解他们如何使用产品,以及他们的需求变化趋势。同时,忽视评论家的意见,更关注普通用户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最后,满足自己的需求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大众的需求,因为个体之间的共通性是存在的。例如,微信推出的“已阅读”、“语音提醒”和“语音找人”等功能,都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自我体验。产品设计中,要洞察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如漂流瓶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倾诉欲和好奇心,而非简单地将其定义为交友工具。产品的力量在于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驱动的力量远超工具性或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