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技术详解:网络地址转换原理与应用

需积分: 40 4 下载量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619KB PDF 举报
"NAT基本原理.pdf" 这篇文档详细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包括NAT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NAT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全球唯一的公有IP地址,以解决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 1. 名词解释: - 公有IP地址:全球唯一,由NIC或ISP分配,代表内部局部地址。 - 私有IP地址:非注册地址,仅用于内部网络,如10.0.0.0/8, 172.16.0.0/12, 192.168.0.0/16。 - 地址池:由多个外部地址组成,用于NAT转换。 1. NAT类型: - 静态NAT: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始终映射到固定的外部IP地址。 - 动态NAT: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在每次连接时映射到外部地址池中的不同地址。 - 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除了IP地址转换外,还进行端口号转换,允许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外部IP地址。 2. NAT原理: - 地址转换:当内部主机发送数据包时,NAT设备会替换源IP地址为公有IP地址。 - 连接跟踪:NAT设备记录转换信息,以便正确转发返回的数据包。 - 端口转换:在NAPT中,还会改变源端口号,确保多个连接的唯一性。 3. 应用场景: - NAT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家庭网络,使得多台内部设备可以共享一个公网IP进行互联网访问。 - 它还简化了网络安全管理,因为内部网络对公网的直接暴露减少。 4. NAT的缺陷: - NAT可能影响某些依赖于IP地址和端口的网络服务,如某些P2P通信、VoIP和远程桌面。 - NAT穿越可能导致连接建立复杂,需要特定的技术支持,如STUN、TURN服务器。 - NAT可能会隐藏内部网络结构,对故障排查和网络安全监控带来挑战。 5. 结语: 尽管NAT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在解决公网地址短缺、提供安全隔离以及简化网络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IPv6的推广,NAT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渐降低,但短期内仍将在大量网络环境中被广泛使用。

实施DHCP、静态NAT和动态NAT-test4 目标 第 1 部分:配置动态DHCP服务器 第 2 部分:利用PAT配置动态NAT 第 3 部分:配置静态NAT 第 4 部分:验证 NAT实施 第1部分:配置DHCP服务器 步骤 1:拓扑中已经配置部分ip地址及其它协议。 在R2上按表1给出的部分参数配置dhcp服务器。步骤2:PC1、PC3配置dhcp。 在R1、R3合适的位置配置dhcp中继(提示:ip helpaddres)。 第2部分:利用PAT配置动态NAT 步骤1:配置允许用于NAT转换的流量。 在R2上,配置命名为R2NAT的标准ACL,该ACL使用三条语句依次允许下列专用地址空间:192.168.10.0/24、192.168.20.0/24 和192.168.30.0/24。 步骤2:为NAT配置地址池。 使用名为R2POOL的NAT池配置R2,该NAT池使用209.165.202.128/30地址空间中的第一个地址。第二个地址稍后用于第3部分中的静态NAT。 步骤3:将命名ACL与NAT池相关联,并启用 PAT。 步骤 4:配置NAT接口。 使用相应的内部和外部NAT命令配置R2接口。 第3部分:配置静态NAT 请参考拓扑结构。创建静态NAT转换,以将local.pka内部地址映射至其外部地址。 第4部分:验证NAT实施 步骤 1: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 PC1或PC3的Web浏览器,访问cisco.pka网页。 Local.pka的Web浏览器,不能访问local.pka网页,但能访问209.165.201.30的网页,为什么?你能否改动Local.pka的ip设置,让它能访问local.pka网页。 步骤2:查看NAT转换。 查看R2上的NAT转换。 R2#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2023-05-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