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探讨:C语言活动记录与程序设计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C的活动记录-编译原理课件(龙书为教材)"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主要围绕C语言的活动记录展开,并以龙书(《编译原理》)作为教材。课程由辛明影教授讲解,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关键主题。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设计与构建编译程序的原理和方法。 在"活动记录"部分,提到了四个关键项目: 1. 连接数据:这里的"老SP"代表栈指针,它指向了主调过程的活动记录首址,这个首址包含了返回地址,以便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能正确返回到调用位置。 2. 参数个数:在函数调用时,参数通常被压入栈中,参数个数用于确定需要处理多少个参数。 3. 形参单元:这些是函数接收的参数在内存中的位置,它们可能在栈上分配空间。 4. 局部变量、数组内情向量和临时工作单元:这些是在函数内部使用的变量,包括临时计算结果和函数内的数组信息,它们同样在函数的活动记录中分配空间。 课程中强调了编译过程的六个阶段: - 词法分析:将源代码分解为一个个的标记或词素。 - 语法分析:解析词法分析产生的标记流,根据语法规则构造抽象语法树。 - 语义分析:理解程序的逻辑意义,生成中间代码或等价的目标语言。 - 代码优化:通过改进中间代码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一种独立于特定机器的语言,方便后续处理。 - 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汇编或机器语言。 教学方法采用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以问题驱动学习,并将课程设计成一个实际的应用平台,辅以实验以扩展理论教学。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编译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编程问题。 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对于那些希望从事软件开发、编译器设计或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程序是如何从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代码的底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