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治法求解最近点对问题——实验报告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MB PDF 举报
"深圳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二分治法求最近点对问题,由沈晨玙完成,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教师杨烜。实验内容包括使用蛮力法和分治法计算平面上N个点的最短距离,对比不同N值下两种方法的运行时间,并可能通过图形界面展示算法执行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平面上给定的N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实验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应用分治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的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最短距离计算**:给定N个点,任务是找到其中两点间最短的距离。输入是N个点的坐标,输出是最短距离的点对。 2. **蛮力法实现**:通过遍历所有点对,计算每一对之间的距离并找出最小值。这种做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 **伪代码**:对于N个点,用两层循环遍历所有点对,计算距离并保存最小值。 ```python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i+1, N): distance = calculate_distance(point[i], point[j]) if distance < min_distance: min_distance = distance closest_pair = (point[i], point[j]) ``` 3. **分治法实现**:当点的数量较大时,采用分治策略提高效率。主要步骤包括预处理、分割、递归和合并。 - **预处理**:先按x轴和y轴对点进行排序。 - **分割**:选择一个分割线L,将点集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半SL和SR。 - **递归**:分别在SL和SR中递归寻找最短距离,得到dl和dr。 - **合并**:取min(dl, dr),在分割线两侧扩展d,形成边界区域Y,然后按y轴对Y中的点进行排序。对Y'L中的每个点,线性效率地检查Y'R中的点,更新最近距离。 分治法的关键在于第6步,通过排序和巧妙的点对比较,可以在线性时间内找到边界区域内最近的点对,避免了平方级的时间复杂度。 4. **性能分析**:通过比较N=100000到1000000时蛮力法和分治法的运行时间,评估实际效率与理论效率的差异,并对两种方法的效率进行分析。 5. **图形界面**:如果能够将算法执行过程可视化,可以额外加分,有助于理解算法的运作。 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小规模数据,蛮力法和分治法得到的结果一致,但在大规模数据上,分治法的优势明显,因为它降低了时间复杂度,提高了算法效率。实验报告中还应详细记录了每一步的执行过程和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