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T扫描技术:从原理到螺旋扫描的应用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72KB PPT 举报
本文将深入探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主要关注其原理、发展、扫描方式以及图像质量和后处理。CT扫描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利用X射线来创建体内组织的横截面图像。 一、CT扫描方式的演变 CT扫描自1971年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从最初的单束扫描方式到目前广泛使用的螺旋扫描方式。单束扫描只有一个检测器,扫描时间较长,主要用于头颅扫描。窄扇束扫描增加了检测器数量,缩短了扫描时间,适合头部扫描。广角扇束扫描则大幅提升了检测器数量,实现快速全身扫描。反扇束扫描和电子束扫描进一步提高了扫描速度和效率,而螺旋扫描方式则实现了连续曝光和检查床的同步移动,极大地提高了图像连续性和诊断效率。 二、CT扫描装置结构 CT扫描装置主要包括X线发生装置、检测器、检查床和滑环。X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检测器收集透过人体的X射线信息,检查床承载患者移动,滑环允许设备在旋转时传输电力和数据。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分别用于传输高电压和低电压信号。 三、CT图像质量参数 1. 对比度分辨率:衡量CT图像区分不同密度的能力,通常以低对比度分辨率或密度分辨率表示。 2. 空间分辨率:表示设备识别最小物体几何尺寸的能力,也称为高对比分辨率。 3. 断层厚度:一次扫描涵盖的组织厚度。 4. 赝像:非真实的图像,如硬化、体积效应、运动伪影和环状伪影等。 四、CT图像特性与后处理 1. 窗口技术:调整图像的显示范围,包括窗口宽度和窗位,以优化不同组织的可见性。 2. ROI(感兴趣区)确定和测量:通过光笔划区来测量特定区域的参数。 3. 重建技术:从原始数据生成不同视角的图像。 4. 图像再加工:包括减影、过滤和局部放大,以增强图像细节和诊断价值。 CT扫描技术是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扫描速度、图像质量和诊断能力。理解CT的工作原理和图像处理方法对于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师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