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详解:从Internet历史到TCP与UDP

需积分: 9 14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19MB PPT 举报
"TCP/IP协议下的数据包-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综合实验" 在TCP/IP协议下,数据包的传输涉及到多个层次的头部信息,包括Ethernet(以太网)header、IP header、TCP header以及可能存在的应用层header。这些header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地在网络中传递。 1. Ethernet header(以太网头部):以太网头部长度通常是14字节,包含了源和目的的MAC地址,用于在局域网内识别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设备。此外,它还包含了一个类型字段,用于标识后续的数据属于哪种网络协议(如IP、ARP等)。 2. IP header(IP头部):长度通常为20字节,用于提供网络层的寻址和路由功能。IP头部包含了源和目的的IP地址,协议类型(例如TCP或UDP),以及TTL(Time to Live)字段,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3. TCP header(TCP头部):长度可变,通常为20至60字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TCP头部包含源和目的的端口号,序列号和确认号用于确认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还有标志位用于控制连接状态和数据传输。 4. App. header(应用层头部)和User data(用户数据):应用层头部根据具体的应用协议(如HTTP、FTP等)而变化,它提供特定协议的信息。用户数据则是应用层协议要传输的实际内容,大小在46到1500字节之间,取决于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限制。 5. Ethernet trailer(以太网尾部):通常不包含任何额外信息,有时用于错误检测,如CRC(循环冗余校验)。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TCP/IP协议及其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 - Internet与TCP/IP协议:Internet起源于1960年代的ARPAnet项目,TCP/IP协议的诞生解决了不同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互连问题,成为Internet的基石。TCP/IP协议由四层组成:链路层(如以太网)、网络层(IP)、传输层(TCP/UDP)和应用层(如HTTP、FTP)。 - TCP/IP网络程序设计:这涉及到预备知识,如网络概念、套接字编程基础;TCP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创建,实现可靠的双向通信;UDP服务器和客户端则侧重于无连接、不可靠但高效的数据传输;I/O模型(阻塞、非阻塞、多路复用等)影响程序性能和并发处理能力;服务器模型如主从服务器模型、并发服务器模型等;广播和组播允许数据包同时发送给多个目标;UNIX域套接字则提供了在同一台机器上的进程间通信机制。 理解TCP/IP协议及其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对于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进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至关重要。无论是TCP的面向连接、可靠传输特性,还是UDP的简单高效特性,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在Linux环境中,网络编程通常通过系统调用如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send、recv等来实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设计和实现复杂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