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效价调控语义饱和时间进程:实验揭示不同词汇影响

0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1.16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情绪效价对语义饱和进程的调节机制,由吕明、葛列众和刘宏艳三位作者合作完成,他们分别来自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语义饱和,作为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已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其核心是研究人们在重复接触某个词或概念时,对其含义的理解逐渐模糊的现象。然而,以往的研究并未充分探究不同类型的词语如何影响这一过程。 本研究首先在实验1中引入了类别匹配范式,这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测量语义饱和效应。研究者试图在未控制情绪效价的情况下观察语义饱和现象是否能自发产生。结果显示,这个范式确实能够诱发语义饱和效应,表明情绪效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角色。 在实验2中,研究者进一步细化了分析,将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消极和中性词上。他们发现,情绪效价对语义饱和的时间进程有着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中性词最先出现饱和现象,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加工相对浅显,较少引发深层次的心理反应。积极词次之,这可能与积极情感通常带来更多的心理活动和联想有关。相比之下,消极词却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语义饱和,可能是因为消极词往往包含潜在的危险信号,人们对这些词会保持警惕,避免过多的重复处理。 这种差异反映了情绪效价对词汇加工深度和生态意义的考虑,即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记忆巩固程度。情绪作为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项研究不仅扩展了我们对语义饱和理解的范围,也为情绪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情绪效价在语义饱和时间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并揭示了词汇的情绪属性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处理策略。这对于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类语言理解及情感交互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