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研究:VP0802的鉴定与表达
PDF格式 | 463KB |
更新于2024-09-03
| 90 浏览量 | 举报
"副溶血弧菌免疫原性蛋白的鉴定及表达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学技术,鉴定出具有免疫性的外膜蛋白,为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中,使用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筛选出12种免疫原性蛋白,其中10种被质谱鉴定,包括VP0802等。VP0802蛋白成功实现克隆表达和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文章详细讨论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免疫原性蛋白鉴定和表达。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免疫小鼠,以生成抗血清,这是鉴定免疫原性蛋白的基础。接着,他们通过蛋白质分离技术如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对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进行了筛选,寻找能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
在这项实验中,12种外膜蛋白显示出免疫原性,表明它们能引起免疫系统反应。通过MALDI-TOF/TOF-MS质谱分析,10种蛋白被成功鉴定,包括LPS-assembly protein、VP0802、Maltoporin、Chitoporin、OmpC、OmpA、OmpU、OmpK、VP1243和VP0966。这些蛋白在免疫应答中可能扮演关键角色,对于理解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免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地,VP0802作为免疫原性蛋白被选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团队成功克隆并表达了这个蛋白,通过调整表达条件,如低温低转速诱导,以及在37℃、220rpm和IPTG终浓度为1mmol/L的条件下,得到了较高表达量的VP0802蛋白,并进行了纯化。这为VP0802作为潜在疫苗成分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这项工作揭示了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中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成分,特别是VP0802蛋白,为副溶血弧菌相关疾病的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和实验依据。此外,研究还提供了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的方法,对于未来微生物免疫学和疫苗开发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4-27 上传
2021-12-24 上传
2021-09-23 上传
2021-05-15 上传
2021-11-13 上传
2021-10-24 上传

weixin_38526650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掌握Spring Cloud Config客户端:配置管理实战
- USB Altera Blaster使用资料大全
- Android下拉上拉异步数据请求技术详解
- 蓝色风格后台管理系统HTML模板设计赏析
- MFC多线程技术实现高效文件搜索
- Java多用户商城系统源码分析与设计
- 自绘制按钮的设计与实现技巧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课程讲义
- STM32F407多模块集成示例程序详解
- 使用VB.NET向IIS添加虚拟目录的方法
- User Normal Translator:Blender自定义法线操作的简易方式
- 一站式数据库驱动包下载:ibatis+Mysql+SQL驱动整合
- 基于SQLite的Android酒店管理系统开发
- 2015-2017年城市空气质量数据解析
- 解读Hython语言:Java7源码实现Python风格解释器
- 室内家装设计模型:温馨餐厅的3D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