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安全: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探析

需积分: 15 17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5.95MB PDF 举报
"宋杨在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的演讲,探讨了软件安全漏洞的分析与挖掘技术,包括Fuzzing、代码审核和补丁比对等方法。补丁比对技术作为一种漏洞分析手段,通过对比补丁前后的代码差异来识别安全漏洞。历史上的发展包括结构化比对和图形化比对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工具的发布,如IDACompare、eEyeBinaryDiffingSuite和NIPCBinaryDiffer。补丁比对技术结合数据流分析,能快速构建特定漏洞的攻击代码。结构化比对依赖于函数签名,通过比较基本块数、边数和子函数调用数来匹配函数。" 在软件安全领域,漏洞挖掘是确保软件安全的关键步骤,它使安全研究人员能够主动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在网络攻防中占据优势。本报告主要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漏洞挖掘技术: 1. Fuzzing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向软件输入大量随机或变异数据以检测程序异常反应的方法,常用于发现输入验证错误和内存管理问题。 2. 代码审核技术:这涉及人工或自动检查源代码,查找不安全的编程习惯、错误的逻辑或潜在的漏洞。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在编码阶段就发现并修复问题。 3. 补丁比对技术:通过对软件更新前后的代码进行对比,找出因修复漏洞而发生变化的部分。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已知漏洞的位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生成针对这些漏洞的攻击代码。 补丁比对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从早期的结构化比对到后来的数据流分析的整合,这一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漏洞分析的效率。结构化比对利用函数签名,即包含基本块数、边数和子函数调用数的三维向量,来匹配补丁前后的函数,当这些特征完全一致时,认为函数匹配,从而找到可能的漏洞所在。 此外,通过结合数据流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补丁中修改的代码如何影响程序的行为,从而快速构造出利用这些漏洞的攻击代码。这种方法已经在一些实际案例中得到应用,例如针对MS05-025、MS06-007、MS06-033和MS07-046等微软补丁的研究。 软件安全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是保障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工具,不断发展的比对技术和分析方法将持续提升我们在对抗网络威胁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