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模型构建与应用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02M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规律研究》发表在2008年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由侯建才等人共同完成。其主要目标是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在次降雨条件下的径流侵蚀产沙规律,并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作者们利用岔巴沟流域32年的实地测量水沙数据,采取径流侵蚀功率和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作为关键参数,结合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岔巴沟流域的次降雨侵蚀产沙模数Ms与径流侵蚀功率E(衡量水流侵蚀土壤的能力)以及地貌形态的分形信息维数Di(描述地貌复杂度的数学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径流侵蚀的强度和地貌特征对于侵蚀产沙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尺度流域的侵蚀产沙情况,揭示了水沙传输的动态关系。 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径流侵蚀功率和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的预报模型,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小流域来说,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一定的适用性。这一研究成果为后续构建具有广泛适用性和高精度的黄土高原流域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管理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包括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侵蚀、径流侵蚀功率、分形信息维数,论文被归类在S157.1(土壤学)中,文献标识码为A,文章编号为1671-9387(2008)02-0210-05。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研究,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