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驱动的本体学习:一种机器翻译新视角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收藏 603K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将本体学习转化为神经机器翻译任务的方法,以解决语义应用中知识建模的难题。通过句法转换,自然语言定义被转化为描述逻辑公式,以此应对语言可变性、领域独立性和高工程成本等挑战。” 在信息技术领域,本体学习(Ontology Learning)是构建知识表示的重要手段,它涉及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自动抽取并构建形式化的知识模型。这种模型通常以描述逻辑(Description Logics, DL)的形式存在,用于支持语义应用,如问答系统、信息检索和知识图谱的构建。然而,传统的本体学习方法往往面临耗时、复杂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 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即利用神经网络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来实现这一过程。这种架构在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能够有效地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在这里,它被应用于将自然语言定义转化为描述逻辑公式,这可以看作是从一种“语言”(自然语言)到另一种“语言”(逻辑表示)的翻译。 具体来说,模型通过句法转换技术处理自然语言的多样性,这意味着它可以理解并转化不同的句法结构。此外,模型还具备处理未知词汇的能力,这是通过学习和适应新词来实现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研究者通过添加新的带注释的示例来丰富训练集,这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学习策略,有助于模型泛化和适应新情境。 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它在概括不同句法结构、处理未知词汇以及通过持续学习提高性能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势。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本体学习挑战,如语言的变化性(language variability)、领域的独立性(domain independence)以及高昂的工程成本(high engineering costs),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潜力的途径。 这项研究为本体学习引入了神经机器翻译的视角,为自动构建和更新知识本体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人工干预的依赖,还提高了知识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推动语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能集中在如何优化这种模型,使其在更大规模的数据集上运行,以及如何结合其他NLP技术进一步增强其表达能力和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