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结构详解

需积分: 13 6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188KB DOC 举报
"Linu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 本文主要对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构造和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学习嵌入式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首先,文章详细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的引导和初始化过程,包括特权级的概念,解释了Inter体系结构的四个特权级别(0至3),以及不同操作模式的作用,如保护模式、实地址模式、系统管理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在这一部分,还提到了系统架构中用于支持基本系统操作的寄存器、数据结构和指令。 接着,文章讨论了描述符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段描述符,这是一个8字节的数据结构,包含了段基地址和各种标志位。段描述符表分为全局描述符表(GDT)和局部描述符表(LDT),GDT用于存储系统中所有程序和任务可共享的描述符,而LDT则为每个任务或进程提供私有的描述符空间。段选择符作为访问这些描述符的手段,它指向特定的段描述符并标识了特权级别。 在内存管理方面,文章涵盖了物理内存管理器、内核内存管理器、虚拟内存管理器和内核虚拟内存管理器。这些组件共同确保了Linux系统有效且安全地分配和管理内存资源,实现动态内存分配、页面交换和内存保护。 接下来,文章讨论了中断处理,包括中断、时钟中断和系统调用。中断是硬件或软件触发的事件处理机制,而系统调用是用户空间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接口。时钟中断则是实现定时器和调度的基础。 在进程管理部分,虽然具体内容未详述,但通常会涉及进程创建、销毁、调度、同步和通信等主题。进程间的通信是多任务环境中数据交换的关键,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管道、信号量、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 最后,文章提到了内核模块,这是Linux内核可扩展性的体现。内核模块可以动态加载和卸载,便于添加或移除功能,减少了内核体积。模块设计、数据结构、加载与卸载机制、系统调用接口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简要阐述。 通过这篇概述,读者能够对Linux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对于进行系统开发、调试或者优化都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