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算法详解与实现
需积分: 10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231KB DOC 举报
"K均值聚类算法的报告和C源代码,用于模式识别,使用IrisData数据进行测试。"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主要用于数据的分组或聚类,它尝试将数据点分配到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心。这个过程反复迭代,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显著移动,或者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以下是算法的详细解释:
1. **算法思想**:
K均值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最小化聚类内的平方误差和来寻找最佳的聚类划分。每个聚类的中心是该聚类内所有数据点的均值。算法首先需要指定要创建的聚类数量K,然后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
2. **准则函数**:
聚类准则函数J是所有样本到其所属聚类中心距离平方和的总和。对于第j个聚类,其准则函数Jj为该聚类内所有点到聚类中心Zj的距离平方和。当对所有K个聚类求和时,得到全局准则函数J。最小化J是K均值算法的目标。
3. **算法步骤**: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Z1, Z2,..., ZK。
- **分配样本**: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到最近的聚类。
- **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聚类的新中心,即该聚类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 **迭代**: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4. **算法讨论**:
结果可能受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K值的设定以及数据输入顺序的影响。通常需要尝试不同K值和初始聚类中心来寻找最优聚类结构。
5. **计算流程**:
程序执行包括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计算样本到中心的距离、更新聚类中心和检查收敛性等步骤。每次迭代都会重新分配数据并更新聚类中心,直至满足停止条件。
6. **分类结果**:
分类结果通常以聚类中心的坐标和各聚类的数据点集合展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聚类的分布和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
7. **C源代码**:
提供的C源代码实现上述算法逻辑,处理IrisData数据集,通过读取数据、计算距离、更新聚类中心并判断收敛性来执行K均值聚类。
K均值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分割、市场细分等领域,它的优点在于简单且效率高,但缺点是对异常值敏感,且预先设定的K值可能不适应所有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结合领域知识和多次试验来确定合适的K值。
2013-03-01 上传
332 浏览量
117 浏览量
2023-05-03 上传
2023-08-11 上传
2023-05-16 上传
2023-06-11 上传
2023-05-25 上传
2023-05-18 上传
kaifang818
- 粉丝: 0
- 资源: 11
最新资源
- 基于Python和Opencv的车牌识别系统实现
- 我的代码小部件库:统计、MySQL操作与树结构功能
- React初学者入门指南:快速构建并部署你的第一个应用
- Oddish:夜潜CSGO皮肤,智能爬虫技术解析
- 利用REST HaProxy实现haproxy.cfg配置的HTTP接口化
- LeetCode用例构造实践:CMake和GoogleTest的应用
- 快速搭建vulhub靶场:简化docker-compose与vulhub-master下载
- 天秤座术语表:glossariolibras项目安装与使用指南
- 从Vercel到Firebase的全栈Amazon克隆项目指南
- ANU PK大楼Studio 1的3D声效和Ambisonic技术体验
- C#实现的鼠标事件功能演示
- 掌握DP-10:LeetCode超级掉蛋与爆破气球
- C与SDL开发的游戏如何编译至WebAssembly平台
- CastorDOC开源应用程序:文档管理功能与Alfresco集成
- LeetCode用例构造与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结构与设计模式
- 通过travis-nightly-builder实现自动化API与Rake任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