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

需积分: 15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53KB PDF 举报
"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2007年),作者:王朋、段志善、贺利乐、潘芳伟,发表于《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26卷第4期,中图分类号:Tn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728(2007)04-0528-04"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平面连杆式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特性。工作空间是评估并联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机器人在特定任务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运动控制,包括平移和旋转,这使得它们在多个领域,如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医疗设备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分析过程中,作者首先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运动学逆解。运动学逆解是并联机器人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它涉及到将目标位置和姿态转换为各个关节的运动指令。通过求解逆解,可以确定机器人的各个连杆如何协同动作以达到指定的工作位置。 接着,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截面形状的影响。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形状会因结构参数(如连杆长度、关节角度范围等)的不同而变化。这些截面形状的分析对于理解机器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范围以及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文中采用了极坐标搜索法来获取机器人完整的工作空间。这种方法通过对极坐标的遍历来寻找机器人能够到达的所有点,从而构建出完整的工作空间模型。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可能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对于实际应用中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提供了实用的数据支持。 此外,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优化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工作空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工程师可以优化设计参数,提高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可达性和工作效率。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也为轨迹规划算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能够高效、准确地移动。 这篇论文为并联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机器人设计和控制策略的优化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特性,可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其在复杂任务中的表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