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订单平台化建设实践:从演进到通用架构

需积分: 35 13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1 收藏 1.14MB PDF 举报
《订单交易平台化建设实践》是一篇由美团技术沙龙第50期演讲者何轼分享的技术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团到家事业群在订单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平台化的关键实践。文章首先概述了订单系统的五个阶段演进,从早期的起步阶段到平台化阶段,每一步都伴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和复杂性的提升。 在起步阶段,订单服务与数据库是集成的,通过jar包形式提供,随着业务验证和快速发展,独立的订单服务和数据库被引入。随着业务逻辑复杂度增加和订单量的快速增长,微服务架构、分库分表和SET化等技术被采用,以应对多品类和多业务的需求。 订单平台化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通用、可配置且易于扩展的框架,包括基础设施层(如存储、消息和RPC)、基础服务层(按域划分并提供扩展点)、业务能力层(封装各种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层(管理业务流程)。平台化架构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多业务间的复用与差异化需求,如如何定义清晰的业务身份、支持业务模型和功能的扩展、以及保证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核心挑战主要包括: 1. **通用性和扩展性**:确保不同品类和业务之间的功能和流程能够区分并扩展,如定义明确的业务身份、适应业务模型差异、统一支持通用功能并允许业务特性差异化,以及处理流程定制。 2. **稳定性**:处理多业务共用系统可能带来的相互影响问题,同时需要有快速定位和隔离线上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案方面,文章提出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 **业务身份定义**:将独立的业务线或产品作为业务身份,如外卖、跑腿等,它们有自己的配置规则,互不影响。同时,共享的功能和玩法(如拼团、保险和隐私号)通过业务标识进行管理,一个标识可以跨业务使用,一个业务也可以使用多个标识。 通过这些实践和解决方案,美团到家事业群成功实现了订单平台的稳健架构,支撑了其业务的持续扩展和多样化需求。这篇演讲不仅提供了技术层面的经验分享,也展示了在复杂业务环境中如何通过平台化策略实现高效、灵活的订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