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管理到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演变与access基础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438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人工管理到数据库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关键特征和发展。首先,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的特点是数据无法持久保存,没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数据,数据完全围绕着程序设计,没有明确的文件概念。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处于初级阶段。 进入60年代的文件系统阶段,数据通过文件形式得以长期保存,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所区分,文件组织形式多样但缺乏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数据可以被多个程序共享,但存在数据冗余、不一致性和文件间的孤立问题。数据操作以记录为基本单位,文件成为操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础单元。 到了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阶段兴起,其核心特点是数据结构化,强调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独立性,同时引入了用户友好的界面,使得系统更灵活。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DBMS作为中间层,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接口,并负责数据的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的基本术语包括: 1.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数据集合,强调数据间的联系。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数据库的软件,为用户提供数据操作的工具,如创建、查询、更新等。 3. 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系统中集成数据库技术的整体,包含DB、DBMS、应用程序、DBA(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数据描述则涉及三个层次的设计: - 概念设计:基于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抽象模型,表达数据的概念结构。 -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逻辑结构。 - 物理设计:考虑实际存储设备,规划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具体布局。 文章还介绍了实体(Entity)、实体集(EntitySet)、属性(Attribute)和实体标识符(Identifier)这些概念,它们构成了数据库设计中的基本元素,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整体来看,本文详细阐述了数据库技术从早期的简单存储方式向高级管理系统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