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概述: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98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讲解了编译原理的第一章,重点在于赋值语句和编译器的基础概念。" 在计算机科学中,赋值语句是编程语言中的基本元素,用于改变变量的值。在提供的描述中,提到了"标识符"、"表达式"以及"赋值运算符",这些都是构成赋值语句的关键部分。标识符是编程中用来识别变量、函数或其他实体的名称,例如 `position`、`initial` 和 `rate`。表达式则是由操作符和操作数组成的计算单元,可以是简单的常量(如整数 `60`)或者更复杂的组合。 表达式的结果可以被赋值给一个标识符,这通常通过赋值运算符 `:=` 来完成。在某些编程语言中,如Python,使用的是 `=` 作为赋值运算符,但这里可能指的是特定上下文中的自定义或非标准赋值符号。表达式可以涉及算术运算(如加法 `+` 或乘法 `*`),逻辑运算,或者其他类型的运算,用于更新或初始化标识符的值。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核心领域,它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低级代码。秦进教授在第一章中介绍了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器是一个软件,它接收源代码(源语言),然后生成等效的目标代码(目标语言),这个过程称为编译。目标代码通常针对特定的计算机架构,可以直接运行。 编译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程序员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代码,这既复杂又耗时。随后出现了汇编语言,它提供了一种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符号表示,但仍然与特定硬件紧密关联。随着FORTRAN语言和编译器的诞生,高级编程语言的概念逐渐形成,使得代码更具可移植性,降低了对特定硬件的依赖。 Noam Chomsky的研究对编译器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法层次理论(0型、1型、2型和3型文法)为理解和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2型文法,即上下文无关文法,成为描述大多数编程语言语法的基础。句法分析,也称为解析,是编译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源代码分解成符合文法的结构。有穷自动机和正则表达式则是识别和处理程序中的单词或符号的关键工具。 在后续章节中,编译器的其他阶段,如词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等,都会被详细探讨。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将源代码转化为可执行目标代码的完整流程。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编程语言工作原理或构建自己的编译器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鲁严波
  • 粉丝: 25
  • 资源: 2万+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