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面孔吸引力: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27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文章探讨了陌生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加工过程,主要关注晕轮效应和泛化效应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通过‘学习-评价’任务,研究揭示了两个关键路径:(1)积极特质的熟悉面孔会产生晕轮效应,导致与之相似的陌生面孔被认为更具吸引力;(2)积极特质的熟悉面孔也会引发泛化效应,使得与之相似的陌生面孔的特质评价更积极,吸引力评价也随之提高。研究强调了晕轮效应和泛化效应在形成对陌生人的吸引力判断中的重要角色。关键词包括相似性、晕轮效应、泛化效应、陌生面孔吸引力和印象形成。" 这篇由雷姝婧等人发表在《心理学报》的文章,深入研究了人类如何评估陌生人的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初次接触时,面孔的吸引力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我们并未与对方有过实际交往。研究采用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学习-评价”任务来分析这一现象,揭示了两个关键的心理学机制。 首先,晕轮效应在研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是一种认知偏误,即人们会根据某个人的一个显著特质(如积极特质)推断出其他未被观察到的特质,这种推断往往是正面的。在此研究中,如果一个熟悉的面孔被赋予了积极特质,那么观察者会认为这个面孔本身及其相似的陌生面孔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其次,泛化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这指的是个体将对某一对象的认知或情感体验应用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对象上。在陌生面孔吸引力的评价中,如果一个熟悉的面孔因为积极特质而受到青睐,那么观察者会倾向于给予与其特征相似的陌生面孔更高的积极评价,不仅体现在特质评价上,还包括吸引力的总体评价。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互动,特别是初次见面时的印象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吸引力的评估不仅是基于面孔的物理特征,还受到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这对于人际交往、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招聘、广告设计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中,理解这些心理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们的决策行为。同时,它也为未来关于面孔吸引力和印象形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