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酸锂正极问题探讨:Jahn-Teller效应与改进策略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40.62MB PPT 举报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储能技术的关键组件,其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对其性能要求更为严苛。本文主要聚焦于锰酸锂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挑战与改进策略。 一、锂离子的应用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80年代起迅速崛起,因其高能量密度、宽工作温度范围和稳定的放电电压而受到青睐。起初,锂一次电池因其轻质锂负极和高能量密度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包括Li/I2、Li/Ag2CrO4等品种。然而,它们的单次使用性质导致资源浪费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二、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移动,通过离子导体(如电解液)传输。正极材料,如锰酸锂,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锰酸锂中的Mn3+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Jahn-Teller畸变,这可能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三、正极材料问题及分析 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Jahn-Teller畸变引发的性能下降、氧缺陷导致的结构不稳定、电解液分解和锰的溶解。Mn3+在含有HF的环境下歧化反应,加剧了这一问题。为了改善,研究者提出掺杂低价过渡金属元素来降低Mn3+含量,保持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并通过工艺调整或包覆改性来控制材料的比表面积,减少与电解液的不良反应。 四、负极材料发展与挑战 早期锂金属负极材料存在电解液分解、枝晶形成、锂过量导致容量降低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尽管锂铝合金和合金修饰的研究进行,但安全性和重复充电性仍是制约二次锂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Whittingham博士,以其在嵌入式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创新,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步。 综上,锰酸锂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优化是一项持续的研究课题,涉及材料设计、制备方法和电解液选择等多个层面。通过解决Jahn-Teller效应、减少副作用、提高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望推动锂离子电池向更高性能和更广泛应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