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丝CVD金刚石薄膜沉积: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PDF格式 | 1.25MB |
更新于2024-08-26
| 59 浏览量 | 举报
"热丝CVD沉积金刚石薄膜过程中的发射光谱研究"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过程中,利用甲烷/H2/Ar和丙酮/H2/Ar两种碳源制备金刚石薄膜时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OES)特征。发射光谱是一种广泛用于等离子体过程检测和诊断的技术,它能够揭示等离子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对两种碳源下的等离子体进行了原位在线测量,以理解不同碳源如何影响金刚石薄膜的沉积过程。结果显示,尽管两种碳源下的主要基团种类大致相同,但它们的光谱特性有显著差异。在丙酮/H2/Ar体系中,CH谱线表现得最为尖锐,而且未观察到H2谱线,这表明在该体系中H2可能被快速消耗或者与其他组分反应。随着气压的增加,Ha谱线强度下降,而其他基团的强度在约3.5 kPa时达到峰值。相比之下,CH4/H2/Ar体系中,Ha谱线的强度最大,且能观察到H2谱线的存在,显示出不同的反应机制。
此外,Ar基团的谱峰位置在两种碳源中也有所不同,丙酮体系中出现在433.36 nm,而在CH4体系中则出现在794.8 nm。这种差异可能与Ar在不同碳源中的作用以及它与CH或H2的相互作用有关,进一步说明了碳源选择对等离子体性质及沉积过程的影响。
这项工作对于理解热丝CVD沉积金刚石薄膜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等离子体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薄膜的质量和性能。通过对等离子体的精细控制,可以优化沉积条件,从而获得更理想的金刚石薄膜,应用于各种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器件、光学涂层和机械工具等。
关键词:薄膜;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丙酮/氢气/氩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中图分类号:O536
文献识别码:A
doi:10.3788/LOP52.103003
这项研究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热丝CVD过程的深入理解,也为未来改进金刚石薄膜的合成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通过细致的光谱分析,科研人员可以更精确地调整反应参数,实现对金刚石薄膜特性的调控,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相关推荐










weixin_38626473
- 粉丝: 3

最新资源
- WinIo3.0 64位及32位驱动文件与使用示例
- CentOS64位环境下Hadoop-2.7.5编译及安装指南
- Axure RP:美国Axure公司快速原型设计工具介绍
- 蓝色简洁PPT背景图片免费下载
- 跨平台音乐播放器:Qt开发实现Android、Windows、iOS三系统兼容
- 中国PACS标准推荐:AAPM TG18噪声测试图的应用
- Mybatis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包:一键生成项目框架
- Maya展UV实用插件-UVDeluxe功能与介绍
- Hadoop Eclipse 插件 - 快速安装与使用指南
- ESP8266从入门到精通的实例教程
- 掌握Linux系统中HTTP代理程序的简易搭建技巧
- 深度学习模型peleenet在压缩包中的应用
- 绿色瑜伽PPT背景图片:健康养生幻灯片模板
- 北京大学数字电路EDA课程设计深度解析
- 将OSG 3.2.0嵌入Qt 5.2.0框架的实现方法
- 浩顺小票机驱动安装简易,计算机光驱故障时的完美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