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管理:从基本概念到段页式转换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1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88KB DOC 举报
"Linux内存管理笔记"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对于内核开发者来说,深入理解这一部分至关重要。本笔记主要涵盖了Linux内存管理的基础概念,包括物理地址、线性地址(虚拟地址)和逻辑地址的差异,以及段式管理和页式管理的原理。 1. 地址转换机制 - 物理地址:CPU访问内存时实际使用的地址,是硬件层面的地址。 - 线性地址(虚拟地址):在32位系统中,它可以表示4GB的地址空间。线性地址是通过逻辑地址经过段式和页式管理转换而来。 - 逻辑地址:程序执行时使用的地址,由编译器生成。 - 地址转换:逻辑地址通过段管理转变为线性地址,然后线性地址再通过页管理转变为物理地址。 2. 段式管理 - 16位CPU采用段式管理扩展寻址能力,如Intel 8086,其地址线为20位,但寄存器只有16位,所以需要将内存分为多个逻辑段。 - 每个逻辑段的起始地址是16的倍数,最大容量为64KB。 - 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和段内偏移量构成:PA = 段寄存器值 * 16 + 偏移量。 - 段寄存器保存段基地址,实际访问时需左移4位(相当于乘以16)。 3. 页式管理 - 页式管理是对线性地址进行分页,以实现内存的分页映射。在Linux中,每个页的大小通常是4KB。 - 线性地址被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偏移,通过页表进行地址转换,找到对应的物理页框地址。 4. Linux内存管理子系统 - Linux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释放、交换(虚拟内存)、内存保护等功能。 - 页表和二级页表:Linux使用多级页表机制,32位系统通常使用两级页表,64位系统可能使用更多级别。 - 内存区域(zone):Linux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DMA、Normal等,根据内存访问特性和硬件限制进行管理。 - slab分配器:用于高效地管理小块内存,如内核对象的分配。 - buddy系统:用于大块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以避免内存碎片。 5. 其他关键概念 - 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Linux可以使用硬盘空间作为交换空间,当物理内存不足时,将不常用的数据移到硬盘上,腾出物理内存给活跃进程使用。 - 伙伴系统和slab缓存都是内存分配策略,前者处理大块内存,后者处理小对象的内存分配。 - 内存页面状态:如PTE(Page Table Entry)中的P(Present)、U(User)、R/W(读写权限)等标志,控制内存的访问权限和状态。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Linux内核如何高效、安全地管理内存,对于内核开发和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内存管理机制可以帮助解决性能问题,避免内存泄漏,并优化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