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调试血泪史:协议、max232与波特率陷阱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66KB PDF 举报
本文是一篇关于串口调试的经验分享,作者在尝试通过编程实现串口通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战,耗时近三周才得以解决。首先,作者提到在调试过程中,对串口接口协议有了深入理解,特别是Max232芯片的运用。起初,他尝试使用一个流行的串口程序,但发现该程序在计算校验位后并未正确传输,导致与上位机通信出现问题。此外,作者还反思了自己的理解误区,即对阻塞与非阻塞模式的理解不足,以及程序中的计数逻辑错误。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作者尝试了其他开源代码,尽管它们思路清晰,但在特定条件下(如不同串口配置)仅能勉强接收部分数据。经过调试,作者意识到波特率设置、数据采样时机以及停止位的影响至关重要。他自定义了一个简化版的程序,通过调整采样时钟模块和发送模块来确保正确处理波特率和数据同步。
具体技术细节包括:
1. **采样时钟模块**:作者实现了一个分频器模块,通过系统时钟clk生成采样时钟clkout,用于精确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机。当计数器cnt达到预设值(如16周期的130和260)时,时钟状态会改变,以便于数据的正确采样。
2. **发送模块**:UART发送模块处理数据输入(datain)、写信号(wrsig)和空闲信号(idle),按照波特率和时钟同步规则,将数据逐位发送出去。
3. **波特率设置**:在接收阶段,由于数据是以上位机的相同波特率进行采样的,因此需要确保发送和接收端的波特率匹配。发送阶段保持与上位机一致,而在接收阶段,为了处理数据速率变化,需要将时钟频率提升一倍。
4. **错误排查**:作者强调了理解并正确应用串口通信的时序至关重要,如帧结构(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和数据位的发送顺序。
最后,通过优化波特率管理和时钟控制,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串口通信问题,并且在新串口上测试了之前存在问题的特权同学的程序,证实了其可行性。整个调试过程揭示了串口编程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对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开发者具有参考价值。
448 浏览量
2017-09-01 上传
2022-06-23 上传
2023-09-04 上传
2024-02-03 上传
2023-11-11 上传
2023-09-14 上传
2023-09-10 上传
2023-10-03 上传
weixin_38686677
- 粉丝: 2
- 资源: 923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