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本真信息与信息失真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835KB PDF 举报
"意义维度的信息与信息化 (2013年),作者:王佩琼,发表于《工程研究一一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5卷第2期,2013年6月,探讨了信息的意义、性质以及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从诠释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信息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其本质是交流中的信号及其承载的意义。王佩琼尝试为信息提供一个哲学定义,即信息是交往过程中信号和它们所携带意义的总和。接着,他提出了信息的三个关键特性: 1) 意义的解释生成性:信息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通过解释过程逐渐形成。 2) 意义解释的语境依赖性:信息的意义解读受到具体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 意义解释的多元性与意见一致的获得性:信息的含义可能有多元化的解释,人们需要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这些特性揭示了“本真信息”(即普遍有效、不受主观影响的信息)概念的局限性,因为信息的意义总是与特定的上下文紧密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生成、传播和接收的速度加快,方式简化。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信息权威性的减弱,使得社会所需的主流信息生成和维护变得更加复杂。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的多元化,这导致了信息解释权威性的削弱。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变得更加难以保证。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因此变得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决策过程。作者指出,人们在决策时依赖信息,但往往因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通常,人们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技术不足,并投入大量资源改进这些技术。 然而,作者提醒我们,信息失真的存在也暗示着“本真信息”的非存在性,因为信息的意义和真实性总是与接收者的解读、背景和目的相联系。这意味着在追求真实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的相对性和多样性,理解信息失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关键词:信息化、本真信息、失真、语境、意义、解释 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69(2013)02-0211-12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作者可能会探讨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建立更有效的信息评估和验证机制,以及如何在信息的多元性和失真中寻找决策的可靠依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