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遗传研究

需积分: 15 0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15MB PDF 举报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不育特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2012年)" 这篇2012年的研究论文聚焦于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遗传特性,旨在深入理解这种新型水稻的不育性,并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采用了经典的遗传学分析方法,通过与多个常规稻品种杂交,观察和分析了杂交后代的不同世代的育性表现。 首先,研究发现籼S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其不育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10月下旬,相比培矮64S,不育期延长了约两个月。这揭示了籼S的不育期更长,可能更适合在特定的季节或气候条件下使用。 其次,研究显示,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能够被不同类型的常规稻品种恢复,而且恢复效果良好,暗示控制不育性的基因是隐性遗传的。这意味着只要不育基因不被表达,水稻就能恢复育性。 在遗传分析中,F1代和F2代的育性调查显示,正反交花粉的可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没有显著差异,排除了细胞质遗传对不育性的影响。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接近1:3,表明育性遗传呈现非连续分布,并且有明显的分离现象。BC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符合1:1,这进一步证实了控制不育性的是一对主效基因。 此外,F2代不育株的禾蔸在特定条件下的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这种不育性具有温敏性,即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不育。这表明不育性状不仅由核基因控制,而且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籼S的不育性是隐性遗传,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遗传模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时,其特有的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和温敏特性在杂交后代中得以保持,这为开发新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关键词包括:温敏核不育系、不育特性、无花粉型、水稻、籼S。该研究对于水稻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