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与计算机网络概述
下载需积分: 42 | PPT格式 | 968KB |
更新于2024-07-09
| 29 浏览量 |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分组交换在网络通信中带来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发展历程、主要性能指标、体系结构和服务等。分组交换虽然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但也存在时延和额外开销的问题。
1. 分组交换的问题:
- **时延**:分组在通过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时需要存储并转发,这个过程会产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导致传输时延的增加。
- **开销**:每个分组必须包含首部信息,这些控制信息虽必不可少,但增加了额外的数据负载,降低了网络效率。
2.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 网络成为了信息社会的核心,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 特别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仅次于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 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的转变,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ARPA提出的生存性强的网络需求,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
- 分组交换网络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联,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和冗余路由能力。
4. 主要性能指标:
- **带宽**:衡量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能力。
- **时延**: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包括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和发送时延。
-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这些指标对于评估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服务:
- **实体**:网络中具有独立功能的部件,如主机、路由器等。
- **协议**:规定实体间如何交换信息的规则。
- **服务**:协议提供给上层的功能,如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
- **服务访问点**:协议实体之间交互的接口。
- **OSI与TCP/IP体系结构**:两种广泛认可的模型,分别用于理解和设计网络通信。
6. 客户-服务器方式:
- 应用层的通信模式,客户发起请求,服务器响应,是因特网上许多应用的基础,如HTTP、FTP等协议。
总结,分组交换虽带来一些挑战,但其优势在于适应性强和网络生存性高,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依赖的信息社会。理解网络的性能指标和体系结构对于优化网络服务和设计高效网络系统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雪蔻
- 粉丝: 33

最新资源
- 创意3D模型:室内设计的白色个性电视背景墙
- 全面学习3DX技术:从零基础到熟练应用
- 89c51模拟串口技术与应用详解
- 探索Android贝塞尔曲线实现水波纹进度条
- JeeSite开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框架介绍
- QT动画设计教程:轻松实现基本动画效果
- Linux环境下Perl脚本高级编程技巧
- 算符有限文法的C++源码实现与编译原理探讨
- C#实现的视频会议源码解析
- C++实现椭圆曲线密码系统完整教程
- 蓝色商务风工商代理公司网站模板构建指南
- XP环境下TXT转DZD工具使用方法介绍
- Three.js模型加载与动画处理示例教程
- 实现HTTP访问Tango数据库的RESTful Tango接口
- JUDE UML画图工具分享:高效绘图体验
- C#邮件发送功能实现及源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