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nm与房角镜激光法对比: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构建与视网膜节细胞影响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30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探讨了"两种激光光凝小梁网方法诱导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的对比研究",由马迪、黄楚开、岑令平和张铭志等人合作完成,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532nm激光经角膜和经房角镜两种不同的光凝技术来构建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以评估这两种方法在诱发眼压升高和视网膜节细胞损伤方面的效果。 实验采用了Fischer344成年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8-12周之间,共40只。实验分两组:角膜组(n=20)使用532激光直接经角膜照射小梁网,而房角镜组(n=14)则在房角镜引导下进行同样的操作。研究过程中,通过Tonolab眼压计测量眼压,并在激光治疗后第3周对部分大鼠(经角膜组4只,房角镜组6只)进行Tuj-1标记的视网膜节细胞计数,以便于评估视网膜神经元的损失情况。 结果显示,角膜组中有43%的动物(6只)需要二次激光治疗才能维持眼压升高,而房角镜组中87%的动物(20只)在单次激光后眼压持续上升,只有3只动物的眼压在激光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对比分析显示,尽管房角镜组的平均眼压和峰值眼压略高于角膜组,但两者间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1.000)。然而,无论是角膜组还是房角镜组,它们的激光处理眼睛与正常眼相比,眼压值都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激光光凝确实能引起眼压升高。同时,视网膜节细胞的数量在激光处理后均明显减少,与正常眼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0.016)。 该研究的结论是,不论是经角膜还是经房角镜的激光光凝小梁网方法,都能够有效地诱导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但房角镜组眼压升高更为持久且对视网膜节细胞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不同激光光凝技术在青光眼模型建立中的效果以及潜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和进一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