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核心知识点总结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34 29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2 收藏 85KB DOC 举报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知识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感知和采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下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知识点: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感知对象是传感器感知的目标,观察者是感知对象的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传感器网络可以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心节点或其他节点。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处理、控制和通信等。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对环境进行监控,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4. 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时间同步机制有: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扩频等。时间同步机制是为了确保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以便于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5. 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等。无线通信物理层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的 modulation 和 demodulation。 6. 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扩频等。扩频技术是指将信息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 7.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兴趣扩散、梯度建立和路径加强。定向扩散路由机制是指在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包的路由机制,确保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8.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可靠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9.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等。这些技术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 10. IEEE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IEEE802.15.4标准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际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MAC层的协议。 11.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后台管理软件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理软件,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12.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等。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868MHZ、915MHZ、2.4GHZ、5GHZ等。频段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环境。 14.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休眠机制、数据融合等。电源节能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电源的节约和优化,以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15. 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机密性问题。(2)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3)完整性鉴别问题。安全问题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和网络。 16. 802.11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等。帧间间隔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帧间隔机制,确保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17. 任意相邻区域使用无频率交叉的频道是,如:1、6、11频道等。频率交叉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频率选择,以避免频率干扰和冲突。 18.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SSID标示了一个无线服务,这个服务的内容包括了:接入速率、工作信道、认证加密方法、网络访问权限等。SSID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服务标识,定义了网络的基本元素。 19. 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件,负责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 20. 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件,负责感知、采集和传输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系统,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协议,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10-08-03 上传
第一章 绪论1 1.1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1.1.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 1.1.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征 1.2无线传感网络体系结构 1.2.1 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架构 1.2.2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结构 1.2.3 传感网络协议栈 第二章 路由协议 2.2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2.2.1 泛洪协议 2.2.2 Gossiping协议 2.2.3 SPIN协议 2.2.4 定向扩散路由协议7 2.3基于簇(Cluster)的路由协议 2.3.1 LEACH协议 2.3.2 TTDD协议 2.4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2.4.1 GPSR路由算法 2.4.2 GEAR路由算法 2.5 小结10 第三章 MAC协议 3.2 基于竞争型MAC协议 3.2.1 CSMA/CA的MAC协议 3.2.2 S-MAC协议 3.2.3 T-MAC协议 3.3 基于TDMA型MAC协议 3.3.1 DMAC协议 3.3.2 基于分簇网络的MAC协议 3.4 混合型MAC协议 3.4.1 混合型MAC协议简述 3.4.2 Z-MAC协议 第四章 IEEE 802.15.4 4.2 IEEE 802.15.4网络 4.3 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 4.3.1 物理层18 4.3.2 MAC子层19 4.3.3 鲁棒性19 4.3.4 能量消耗19 4.3.5 安全服务20 第五章 拓扑控制 5.1概述 5.1.1 拓扑控制概念 5.1.2 网络拓扑结构 5.2 拓扑控制算法 5.2.1 功率控制 5.2.2 层次型拓扑结构控制 5.3 启发机制 第六章 时间同步 6.1 概述 6.2 客户-服务器模式 6.2.1 NTP协议 6.2.2 传统时间同步机制存在的问题 6.3 接收方-接收方模式 6.3.1 RBS同步机制 6.3.2 TPSN时间同步机制 6.4 发送方-接收方模式 第七章 定位技术 7.1.1 定位技术 7.1.2 定位算法分类 7.2 基于距离的定位 7.2.1 基于TOA的定位 7.2.3 基于AOA的定位 7.3 距离无关的定位 7.3.1 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 7.3.2 质心算法 第八章 数据融合 8.2 数据融合的目的 8.2.1 节能 8.2.2 增强数据采集准确性 8.2.3 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8.3 数据融合的分类 8.3.1 根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分类 8.3.2 根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之间的关系划分 8.3.3 根据融合操作的级别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