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CT重建算法:从投影到FBP图像展示
1星 需积分: 50 1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5
收藏 13KB DOCX 举报
本篇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进行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重建算法,具体涉及到了Radon变换、傅立叶变换以及反傅立叶变换的过程。以下是对关键步骤的详细解释:
1. **Radon变换**: 首先,定义一个角度变量`theta`,范围从0到180度,这用于生成投影(projection)。`radon`函数在这个步骤中被用于计算每个角度下的投影图像`P`,参数是原始数据`P`和一系列的角度`theta`。
2. **设置宽度并进行傅立叶变换**:为了处理投影数据,将其扩展到合适的宽度,这里使用`nextpow2`函数确保宽度是2的幂,以便于后续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通过`fft`函数对投影图像进行变换。
3. **滤波**:对傅立叶变换后的投影图像进行滤波,采用ramp滤波器,目的是在频率域上进行平滑处理,减少噪声的影响。滤波器的构建和应用在此步骤完成。
4. **反傅立叶变换**:经过滤波的投影数据通过`ifft`函数进行反变换,得到滤波后的回放图像`proj_ifft`。只保留实部,因为CT重建通常只需要实部信息。
5. **反投影到x-y轴**:将滤波后的结果反向投影回原图像空间,这涉及到根据角度`theta`计算每个像素在原图像中的坐标。`fbp`数组被填充,通过循环计算每个角度的投影线上的像素值。
6. **归一化和结果显示**:最后,将所有角度的投影线结果累加到`fbp`矩阵,然后除以角度总数(180)以进行归一化。`imshow`函数用于显示原始图像`P`和重建后的图像`fbp`,分别用作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文档中提到的`P=phantom(128)`,这是创建一个128x128的二维伪随机体素图(Phantom),常用作CT重建的模拟数据。这部分代码缺失,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它是用来作为输入的原始CT数据。
整个过程展示了经典的迭代傅立叶变换(Iterative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IFTA)或傅立叶域滤波(Filtered Back-Projection, FBP)在CT重建中的应用,这是一种常见的图像重建算法,用于从投影数据恢复出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通过这个MATLAB代码实例,学习者能够深入了解CT重建的数学原理和编程实现。
2022-07-15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07-13 上传
2021-05-21 上传
2021-11-12 上传
weixin_40707231
- 粉丝: 0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Java集合ArrayList实现字符串管理及效果展示
- 实现2D3D相机拾取射线的关键技术
- LiveLy-公寓管理门户:创新体验与技术实现
- 易语言打造的快捷禁止程序运行小工具
- Microgateway核心:实现配置和插件的主端口转发
- 掌握Java基本操作:增删查改入门代码详解
- Apache Tomcat 7.0.109 Windows版下载指南
- Qt实现文件系统浏览器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 ReactJS新手实验:搭建与运行教程
- 探索生成艺术:几个月创意Processing实验
- Django框架下Cisco IOx平台实战开发案例源码解析
- 在Linux环境下配置Java版VTK开发环境
- 29街网上城市公司网站系统v1.0:企业建站全面解决方案
- WordPress CMB2插件的Suggest字段类型使用教程
- TCP协议实现的Java桌面聊天客户端应用
- ANR-WatchDog: 检测Android应用无响应并报告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