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移植实战指南

需积分: 15 4 下载量 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6 收藏 1.09MB PDF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的移植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准备、bootloader的编写、GNU交叉工具链的构建等关键步骤,适合Linux初学者进行学习。 在进行Linux内核移植时,首先要明确硬件环境,包括主机和目标板的硬件配置。主机通常需要具备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以便于进行开发工作;目标板则是内核将要运行的实际设备,需要了解其处理器类型、内存、存储设备等特性。此外,还需要一些专用工具,如串口通信工具minicom,以及用于调试的仿真器。 软件环境的建立至关重要,包括在主机上安装交叉编译工具,例如ADS(ARM Development Suite)用于bootloader的编写,以及u-boot的移植。u-boot是嵌入式系统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加载内核到目标板的内存中。同时,还需要配置tftp服务器,以通过网络传输文件到目标板。 在编写bootloader的过程中,会涉及到ARM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使用,理解可执行文件的组成和内存映射是基础。ADS工具中的armasm、armcc、armlink分别用于汇编、编译和链接,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创建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并在AXD调试器的辅助下进行源代码级的调试。 接着,构建GNU交叉工具链是移植内核的关键步骤。这包括设置环境变量、下载并准备binutils、gcc、glibc以及Linux内核的源代码,然后应用特定的补丁来适应目标硬件。通过编译这些工具链,可以生成针对目标板架构的编译器和库,使得可以在主机上为目标板编译Linux内核和应用程序。 内核的配置和编译需要根据目标板的具体需求进行,可能需要修改配置文件(.config),选择合适的内核模块,以及可能的驱动程序,比如网卡驱动和NandFlash驱动。完成配置后,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内核,生成适合目标板的镜像文件。 Linux内核移植是一个涉及硬件理解、软件配置、源码编译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通过这个学习资料,读者可以逐步掌握从零开始将Linux系统部署到定制硬件上的技术,这对于深入理解Linux系统和嵌入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