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最新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法制化进程

1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0 收藏 21KB DOCX 举报
"网络安全法解读版.docx" 网络安全法是中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该法于2016年11月7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共包含七章,旨在保障网络安全,保护个人和组织在网络空间的权益,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提供法律保障:网络安全法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有法可依。 2. 保护合法权益:该法强调保护个人和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防止网络欺诈、侵犯隐私等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网络安全法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同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法律主要措施包括: 1.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网络运营者需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预防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2. 数据保护:网络运营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规,保障信息的合法收集、使用和存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3.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运营者需采取措施,防止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的权益。 4. 网络安全教育:国家鼓励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机构,负责监督网络运营者的安全工作,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自实施以来,网络安全法已取得积极成果,如降低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网络权益保护,以及提升了国家整体的网络安全水平。这些成就证明了法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最新网络安全法不仅对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还促进了社会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重视。每个人都有责任学习并遵守网络安全法,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对于其他领域,如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相关法律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推动和支持,但此处重点是理解和实施网络安全法。
2023-06-10 上传
解读计算机网络安全 摘 要: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 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 的利益和隐私。   关键词:网络安全;攻击;防火墙;VPN;漏洞监测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存储、传输和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 、能源资源、国防和科研等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 是国家机密,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企业、个人安全的国计民生的重要问 题。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 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 的利益和隐私。因此,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免遭破坏,已成为人 们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每个单位的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网络系统用户和工程技术 人员都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使自己的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并 提供正常而安全的服务。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介绍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系统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 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 、更改和泄露。"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 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所以,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 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监听、篡改、否认、重发和用户身份的仿冒等。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 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 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 领域。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它通过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 和使用过程来实现。网络安全的设计目的就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使其免受 非授权使用或访问。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网络设备安全。包括通信线路 、通信设备、主机及设备上运行的网络软件的安全,确保能够正常的提供网络服务; 网 络数据安全。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安全,即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确保网络系 统的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目标。   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    (1)可用性。可用性是指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和服务。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的真实可信性,即网络中的信息不会被偶然或蓄意的删 除、修改、伪造等破坏,保证授权用户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    (3)机密性。机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    (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5)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也称为不可否认性。是指通信的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对于自 己所发送或接收的消息不可抵赖。   2 常见的网络攻击    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 从法律、制度、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以便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技 术措施是最直接的屏障。   2.1 主动攻击    (1)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oS(Denial of Service),是指造成目标计算机拒绝提供服务的攻击。其目的是使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 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攻击者利用系统的缺陷,通过执行一些恶意的操作使得合法的系统 用户不能及时得到应得的服务或系统资源。    (2)缓冲区溢出攻击。攻击者攻击root程序,然后执行类似exec(sh)的执行代码来获 得root权限的shell。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目的在于扰乱具有某些特权运行的程序的功能, 这样可以使得攻击者取得程序的控制权。如果该程序有足够的权限,那么整个主机就被 控制了。    (3)欺骗类攻击。主要方式有:IP欺骗、ARP欺骗、DNS欺骗等。    (4)对防火墙的攻击。没有万能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也不例外。防火墙也不能防范 网络内部的攻击、不能防范不通过它的连接、不能防范病毒,因此对防火墙的攻击方法 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探测攻击技术、认证的攻击技术等。   2.2 被动攻击    (1)嗅探与窃听。嗅探就是在网络上窃听,嗅探器是一种工具,能让一台计算机看到所 有通过网线(或无线)传递的数据包,甚至并不传到这台主机的信息也可以看到。这是 一种非常有力的诊断网络问题的方法,但也可以被恶意使用,来搜索口令、电子邮件或 任何其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