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详解:块设备请求结构与操作流程
需积分: 1 1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468KB PPT 举报
在Linux内核中,块设备请求项是一个关键的数据结构,用于管理磁盘和其他块设备的I/O操作。它在设备管理和数据传输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struct request结构体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字段:
1. **dev**: 逻辑设备号,用来标识设备。如果dev为-1,表示这个请求项是自由的,未分配给特定设备。
2. **cmd**: 命令类型,反映了请求的性质,如读取、写入、预读等,这对应于P395页第26-29行定义的命令代码。
3. **errors**: 记录错误计数,当达到MAX_ERRORS阈值时,设备会被重置,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sector** 和 **nr_sectors**: 分别代表请求的起始扇区和需要读取或写入的扇区数量,这对于理解请求的范围至关重要。
5. **buffer**: 数据缓冲区指针,用于存储从设备读取或即将写入的数据。
6. **waiting**: 一个指向task_struct的指针,指向等待该请求完成的进程,用于实现进程间的同步。
7. **bh**: buffer_head指针,链接到相关的缓冲区头,缓冲区头用于组织和管理内存中的数据。
8. **next**: 同一设备的下一个请求项,用于链表结构,便于在设备的请求队列中管理。
设备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涉及了块设备请求项的创建、处理和调度。当进程需要访问块设备时,首先通过逻辑设备号找到对应的设备。设备管理模块会检查设备状态,如设备是否空闲,然后将请求项插入到设备的请求队列中。对于读操作,如果数据已在缓冲区中,直接返回;否则,发送读命令到设备,挂起进程,等待设备响应。设备收到命令后,读取数据并产生中断,中断处理程序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区并唤醒进程。
写操作则先检查缓冲区中的数据是否需要回写,如果是脏数据(已修改但未写回设备),提交写请求。设备忙时,将请求加入队列。中断发生后,进程会被唤醒继续执行。
Linux内核采用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来唯一标识物理设备,逻辑设备号则是基于这两个编号生成的。主设备号用来区分设备类型,次设备号用来区分同一类型内的个体。逻辑设备号的计算规则是:逻辑设备号 = 主设备号 << 8 + 次设备号。
理解块设备请求项和其内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Linux内核的设备管理模块,优化I/O性能以及处理设备故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现高效的设备驱动程序。
2021-03-08 上传
2010-03-27 上传
2010-03-30 上传
2011-12-21 上传
2009-04-23 上传
2010-10-13 上传
2021-08-28 上传
2008-02-20 上传
小婉青青
- 粉丝: 25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Haskell编写的C-Minus编译器针对TM架构实现
- 水电模拟工具HydroElectric开发使用Matlab
- Vue与antd结合的后台管理系统分模块打包技术解析
- 微信小游戏开发新框架:SFramework_LayaAir
- AFO算法与GA/PSO在多式联运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 MapleLeaflet:Ruby中构建Leaflet.js地图的简易工具
- FontForge安装包下载指南
- 个人博客系统开发:设计、安全与管理功能解析
- SmartWiki-AmazeUI风格:自定义Markdown Wiki系统
- USB虚拟串口驱动助力刻字机高效运行
- 加拿大早期种子投资通用条款清单详解
- SSM与Layui结合的汽车租赁系统
- 探索混沌与精英引导结合的鲸鱼优化算法
- Scala教程详解:代码实例与实践操作指南
- Rails 4.0+ 资产管道集成 Handlebars.js 实例解析
- Python实现Spark计算矩阵向量的余弦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