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中的时间系统与原子时研究

需积分: 14 16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71MB PDF 举报
"这篇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探讨了GPS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GPS定位的数学模型和各种误差修正方法,包括电离层修正、对流层修正、相对论效应修正、地球自转修正、地球固体潮修正以及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修正。通过编程实现了伪距、相位与广播星历的定位程序,并使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大量计算,得出不同观测时间下的定位精度。论文还研究了精密星历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来计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钟差。" 在GPS卫星定位系统中,时间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时间系统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确保定位精度的基础。在GPS定位过程中,卫星的位置和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接收机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并转换为距离来确定位置。例如,要求距离误差小于1微米,则需要信号传播时间的测量误差小于0.03纳秒,这就需要极其精确的时间参考。 国际原子时(TAI)是一种基于原子能级跃迁频率的高稳定时间标准,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9192631770周电磁振荡时间。它是现代最精确的时间系统。在GPS定位中,通常使用的时间系统还包括世界时(UT)、协调世界时(UTC)、恒星时、GPS时间系统、地球动力学时和质心动力学时等。这些时间系统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GPS单点定位研究中,作者龚佑兴深入研究了误差改正公式,并通过编程实现了定位程序。利用伪距与广播星历的定位结果表明,即使在SA(选择可用性)取消后,24小时的定位精度也能达到4米水平(水平方向)。采用相位和广播星历的时星差模型,定位精度进一步提升,24小时内的精度达到1.1米。随着观测时间的缩短,定位精度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通过使用精密星历和载波相位观测数据,定位精度显著提高,如40分钟内的定位精度可达到1米,而2小时内的精度则提升到0.6米。论文还介绍了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来计算卫星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钟差,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定位的实时性和精度。 GPS单点定位涉及时间系统的理解、误差修正方法的应用以及精密星历的处理,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定位精度,满足各种导航、定位和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