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中PAC与AlCl3混凝效果:pH与投加量影响及残留铝分析

0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286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投加量与pH值对氯化铝(AlCl3)和聚合氯化铝(PAC)在黄河水混凝处理过程中的影响,由杨忠莲、高宝玉和岳钦艳合作完成,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研究的焦点在于评估这两种常见混凝剂在不同pH值和投加量下的混凝效果,以及处理后的出水残留铝含量和组成。 首先,作者发现PAC在黄河水混凝处理中表现出优于AlCl3的效果,尤其是在适应pH值变化方面。当投加量为15毫克/升时,PAC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6.3%,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高达57.5%和33.3%,而AlCl3相应的去除率则分别为93.7%、51.0%和32.0%。在pH值为6.0时,PAC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浊度去除率上升到85.7%,UV254和DOC去除率也相应提高。 此外,研究发现投加量的增加和中性至偏碱性环境有利于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而PAC中的铝残留率相对较低,表明PAC在处理后残留的铝较少。在投加量11-15毫克/升,初始pH值约8.0的条件下,残留铝的总量较少。混凝出水中的残留铝主要以总溶解性铝为主,其中溶解性有机铝的成分最大,而溶解性单体铝主要是以溶解性无机单体铝形式存在。 对于控制残留铝含量,作者建议在投加量10-15毫克/升,初始pH值7.0-8.5的条件下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总溶解性铝,特别是毒性较大的溶解性铝和溶解性单体铝的含量。PAC混凝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铝含量较高,但通过合理调控,可以实现残留铝的相对较低并降低其潜在毒性。 这项研究为黄河水处理工艺中选择合适的混凝剂类型、投加量和pH值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水处理过程,同时关注铝盐混凝剂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这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