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孵化层优化研究:工艺与性能影响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183KB PDF 举报
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孵化层研究是当前半导体学报关注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2006年的第6期论文中,作者张晓丹等人详细探讨了使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孵化层现象。孵化层是指在微晶硅薄膜的p/i界面处存在的非晶态区域,其厚度会随着硅烷浓度的增加或辉光功率的降低而增大。这种结构的形成源于微晶硅材料生长初期的非晶化过程,随着薄膜的增厚,晶化率逐渐提升。 研究发现,优化沉积条件对于控制孵化层的厚度至关重要。通过调整硅烷浓度和辉光功率,可以有效地减小非晶孵化层的厚度,从而改善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性能。微晶硅薄膜因其优良的稳定性,被寄予厚望用于与非晶硅薄膜组合,形成叠层电池,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有利于产业化的推进。 然而,尽管微晶硅太阳电池单结效率在国际上已接近10%,国内对此类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仍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如孵化层对器件性能的具体影响及解决方案。作者强调了针对不同沉积条件下的孵化层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电池性能的提升,也对未来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整个研究采用了连续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保证了实验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电池的前电极采用了SnO/ZnO复合膜,这是实验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影响着电池的整体性能。这篇论文揭示了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孵化层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优化生产工艺和提升电池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