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运动建模技术及其在疏散仿真中的应用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1 收藏 19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行人运动建模技术的研究综述,主要关注行人行为的微观建模方法在疏散仿真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作者团队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行人运动建模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在疏散仿真、城市规划以及计算机疏散软件的开发中,准确地模拟行人运动至关重要。这篇论文由胡清梅、方卫宁、郭北苑和李广燕四位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他们专注于轨道交通安全与人因工程、安全模拟与仿真以及轨道交通车辆工业设计等领域。 论文首先回顾了行人建模仿真的初步研究,这些研究通常涉及对行人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以便在模型中捕捉行人的个体特征和群体动态。微观行人运动建模方法是其核心,这种方法强调每个行人的独立决策过程,如行走速度、方向选择、避障策略等,以更真实地反映实际行人流动情况。 在微观行人运动模型中,常见的有社会力模型(Social Force Model)、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odel)和 agent-based模型等。社会力模型通过模拟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解释行人的行为,比如避免碰撞和跟随他人。元胞自动机模型则将空间划分为离散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占据一个或多个行人,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更新状态。agent-based模型则更加灵活,每个行人作为一个智能体,有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 论文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例如,社会力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个体间的互动,但计算复杂度较高;元胞自动机模型计算效率高,但可能无法精细表达个体差异;agent-based模型则能同时考虑个体差异和环境交互,但需要更复杂的算法设计。 此外,论文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更深入的行为研究,如情绪、文化差异对行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中。此外,多尺度建模、实时适应性建模和大规模疏散场景的模拟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课题。 这篇论文提供了行人运动建模领域的全面概述,对于理解行人行为、优化疏散方案和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模型的不断改进,行人运动建模技术将在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