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语法制导翻译详解

需积分: 50 4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语法制导翻译-编译原理(龙书)"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研究如何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转换为目标机器语言的学科。在龙书(通常指的是Alfred V. Aho、Monica S. Lam、Ravi Sethi 和 Jeffrey D. Ullman合著的《编译器设计》)中,语法制导翻译是编译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如何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来指导翻译过程。 语法制导翻译的核心在于将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转化为相应的动作或指令。在提供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具体的语法规则: 1. 规则S→call id (Elist) 描述了函数调用的情况。当遇到这种结构时,编译器会生成对应的代码来处理参数列表Elist。这个规则的实现是通过遍历参数队列queue,对每个参数p发出'param' p的指令,最后发出'call' id.place,n的指令,其中n表示参数的数量。 2. 规则Elist→Elist, E 表示参数列表Elist可以由另一个Elist后跟一个E组成。在翻译这个规则时,编译器会将E的位置添加到queue的末尾,并递增计数器n,以跟踪参数数量。 3. 规则Elist→E 是Elist的简化形式,意味着参数列表可以只包含一个E。在这种情况下,编译器会初始化队列仅包含E的位置,并设置n为1。 这些规则展示了如何利用上下文无关文法(CFG,Context-Free Grammar)指导编译器生成代码。在编译器设计中,通常会使用解析技术(如LL解析或LR解析)来识别和解析源代码的语法结构,并结合语法制导翻译来生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介绍编译器的整体架构和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生成器、代码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 -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讲解如何描述和理解高级语言的语法特性。 - 词法分析:研究如何识别源代码中的词汇单元(tokens)。 - 语法分析技术:学习如何构建解析树并理解源代码的结构。 - 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探讨如何根据语法结构生成抽象语法树(AST)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目标机器的代码。 - 存储管理:讨论程序运行时如何分配内存以及垃圾回收等概念。 - 代码优化:研究如何改进生成的代码以提高效率。 - 目标代码生成:生成最终的机器码或汇编代码。 教学方法通常包括自顶向下的分解、问题驱动的学习、结合实践项目、实验和练习,以及确保前后知识的连贯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能学习到如何实际构建一个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