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切削过程中的亚表层损伤: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晶体结构变化

4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541KB PDF 举报
本文深入探讨了"单晶铜切削过程中亚表层损伤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一主题,由赵健伟、胡适、王奋英和高亚军等学者合作完成。研究主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针对纳米晶铜工件在不同切削速度条件下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分析。在低速切削情况下,工件原子表现出明显的局部位错现象,但整体晶体结构依然保持相对完好,显示出材料的塑性响应。相反,高速切削时,刀具的冲击作用导致表面原子进入局部熔融状态,但因为刀具尺寸相对工件原子小,局部热能扩散迅速,这有利于纳米级别切削后工件经历重结晶过程。 作者们通过径向分布函数(RDF)对短程和长程有序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切削速度变化如何影响工件内部的晶格结构和有序程度。这项工作不仅对理解单晶铜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行为有重要价值,也为优化切削工艺,提高加工精度和延长工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得到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支持,体现了其在学术界的前沿性和重要性。研究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对于金属切削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这篇首发论文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洞察。 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剖析了纳米晶铜在切削过程中亚表层损伤的动态演化,为改善切削性能和理解材料微观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