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线路第三章:半导体三极管解析
需积分: 17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2.59MB PPT 举报
"模电第3章PPT是由杨凌教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料,主要涵盖了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的相关知识。"
在《模拟电子线路》第3章中,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半导体三极管,特别是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这一章首先介绍了半导体三极管的诞生背景,1947年由William B. Shockley、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放大器件——晶体管,开启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接着,章节详细阐述了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分类和符号。双极型晶体管通常分为NPN型和PNP型,其中NPN型三极管的结构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每个区域的掺杂浓度不同,如图3.1所示。基区非常薄且掺杂轻,发射区则重掺杂,集电区面积较大,掺杂程度相对较轻。这些结构特性使得BJT能够实现信号放大。
BJT的工作原理关键在于其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当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时,BJT才能发挥放大作用。发射区发射电子形成射极电流IE,电子在基区复合产生基极电流IB,而集电区收集电子形成集电极电流IC。根据电流分配关系,可以得出电流放大系数β(或α)的相关公式,如式(3—1)至(3—3)所示,表明集电极电流IC是基极电流IB的β倍,而发射极电流IE大约是基极电流的(1+β)倍。
此外,章节还提及了BJT的外部电路配置,例如偏置电路,以及BJT在不同偏置状态下的电流分布,如图3.3所示。通过分析这些电流关系,读者可以深入理解BJT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实现信号放大和控制。
这一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BJT的基础知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和放大效应,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放大电路和集成电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学生和工程师来说,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大白技术控
- 粉丝: 658
- 资源: 85
最新资源
- WordPress作为新闻管理面板的实现指南
- NPC_Generator:使用Ruby打造的游戏角色生成器
- MATLAB实现变邻域搜索算法源码解析
- 探索C++并行编程:使用INTEL TBB的项目实践
- 玫枫跟打器:网页版五笔打字工具,提升macOS打字效率
- 萨尔塔·阿萨尔·希塔斯:SATINDER项目解析
- 掌握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代码实践
- saaraansh: 简化法律文档,打破语言障碍的智能应用
- 探索牛角交友盲盒系统:PHP开源交友平台的新选择
- 探索Nullfactory-SSRSExtensions: 强化SQL Server报告服务
- Lotide:一套JavaScript实用工具库的深度解析
- 利用Aurelia 2脚手架搭建新项目的快速指南
- 变邻域搜索算法Matlab实现教程
- 实战指南:构建高效ES+Redis+MySQL架构解决方案
- GitHub Pages入门模板快速启动指南
- NeonClock遗产版:包名更迭与应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