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知识测试:从基础到高级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收藏 20KB DOC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GPS复习题的资料,包含多项选择题,涉及GPS定位原理、误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概念。" 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和学习中,这些复习题涵盖了多个关键知识点: 1. 相对定位:相对定位时,两点间的距离确实会影响星历误差的相对大小。如果距离过小,局部的误差会更加显著(题目1)。 2. 卫星钟差:采用相对定位可以减少卫星钟差的影响,因为这种误差在多个接收机之间可以相互抵消(题目2)。 3. 电离层折射:双频观测能够帮助消除由电离层折射引起的误差(题目3)。 4. 多路径误差:抑径板有助于防止多路径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信号经过多个反射后到达接收机造成的(题目4)。 5. 电离层影响:电离层的折射影响在白天通常大于晚上,因为太阳活动导致电离层更活跃(题目5)。 6. 测站点选择:为了减小多路径误差,测站点应远离可能产生反射的物体(题目6)。 7. 接收机观测误差:尽管接收机没有传统望远镜,但它仍然存在观测误差,如热噪声和接收机内部不稳定性等(题目7)。 8. 精度衰减因子(PDOP):PDOP值越高,表明定位精度越低;反之,PDOP值低,表示定位精度更高(题目8、9)。 9. 双差分法:通过双差分可以消除接收机钟差,提高定位精度(题目12)。 10. 差分定位:与相对定位的区别在于差分定位使用了数据链,能实时传输改正信息(题目13)。 11. RTK技术:RTK代表实时伪距差分,用于提供高精度的实时定位(题目15、16)。 12. 同步观测:同步观测基线指的是两台接收机在同一时刻开始和结束观测,同步环则是由这些基线构成的闭合环(题目25、26)。 13. 边连式:在同步图形中,边连式意味着有共享的观测点(题目27)。 14. DOP值:选择DOP值较小的时间进行观测,可以提高定位精度(题目29)。 15. 截止高度角:高于此角度的卫星信号可能受到地形阻挡,不宜用于观测(题目35)。 16. 采样间隔:采样间隔是指连续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而非空间距离(题目36)。 17. 基线向量:基线向量是通过单点定位得到的两个点之间的矢量关系(题目38)。 此外,复习题还涉及了GPS定位所需的卫星数量(至少四颗,题目1)、SA政策(选择可用性,题目2)、SPS(标准定位服务,题目3)、ε技术干扰(针对C/A码,题目4)、UTC(协调世界时,题目5)、坐标系类型(如WGS-84是地心坐标系,题目6、8),以及卫星星历、信号类型(如L1信号是载波信号,P码是高精度码,题目11、12)等。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GPS系统工作原理、误差分析和提高定位精度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