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平台消费分享:体验型优于实物型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75KB PDF 举报
“社交网络平台用户消费分享偏好:现象及作用机制”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社交网络平台上用户在消费分享行为中的偏好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由张敏和顾榕洁进行,他们来自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文章的主要焦点在于用户在社交网络上更倾向于分享体验型消费而非实物型消费的现象,并分析了自我监控这一人格特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首先,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发现:用户在社交网络上更愿意分享体验型消费经历,如旅行、餐饮或文化活动等,而不是物质商品的购买。这种分享偏好可能源于体验型消费通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社会赞许度。社会赞许度是指人们根据社会规范和期望对某种行为的评价,这可能使得分享体验成为一种展示个人品味、生活方式和社交地位的方式。
其次,论文深入研究了自我监控这一人格特质如何影响这一现象。自我监控是个体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高自我监控的个体更善于根据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研究发现,高自我监控的用户比低自我监控的用户更倾向于表现出这种分享偏好差异,他们更可能通过分享体验型消费来塑造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
这项研究对商家的营销策略有重要的启示。理解用户的消费分享偏好有助于商家制定更有效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例如,体验型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鼓励用户分享他们的消费体验,从而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而实物商品的商家则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比如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或者增强产品的社会认同感。
此外,此研究也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社会心理学领域有所贡献,它扩展了我们对社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决策的理解,特别是在信息传播和影响力方面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因素,如社交媒体的特性、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影响如何共同塑造消费分享行为。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社交网络平台、消费类型、社会赞许、自我监控
总结起来,这篇论文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运用,揭示了社交网络用户在消费分享上的选择性,即更倾向于分享体验而非物质消费,同时强调了自我监控在这一行为中的影响,为理解网络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2 上传
2021-06-20 上传
2021-09-09 上传
2021-09-15 上传
2021-04-08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715721
- 粉丝: 5
- 资源: 965
最新资源
- C语言数组操作:高度检查器编程实践
- 基于Swift开发的嘉定单车LBS iOS应用项目解析
- 钗头凤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分析报告
- 分布式数据库特训营全套教程资料
- JavaScript开发者Robert Bindar的博客平台
- MATLAB投影寻踪代码教程及文件解压缩指南
- HTML5拖放实现的RPSLS游戏教程
- HT://Dig引擎接口,Ampoliros开源模块应用
- 全面探测服务器性能与PHP环境的iprober PHP探针v0.024
- 新版提醒应用v2:基于MongoDB的数据存储
- 《我的世界》东方大陆1.12.2材质包深度体验
- Hypercore Promisifier: JavaScript中的回调转换为Promise包装器
- 探索开源项目Artifice:Slyme脚本与技巧游戏
- Matlab机器人学习代码解析与笔记分享
- 查尔默斯大学计算物理作业HP2解析
- GitHub问题管理新工具:GIRA-crx插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