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系统协调控制:理论与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1.35MB PDF 举报
"群体系统的协调控制,主要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通过协调控制技术来模拟和理解自然界中生物群体的行为,特别是结群运动的现象。文章深入研究了群体系统中的个体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策略,使群体能够按照预设速度运动并保持个体间的恒定距离,避免碰撞。此外,通过引入虚拟领航者,确保群体形成稳定的构形。文中应用了代数图理论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成果。关键词包括群体系统、协调控制、结群运动、代数图理论和稳定性。" 群体系统的协调控制是当前智能系统和自动化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大量的智能设备和移动代理如同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一样,需要协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结群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如鸟群、鱼群等,它们在没有中央指挥的情况下展现出高度的集体行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可以启发我们设计出更为高效、自适应的控制系统。 在本论文中,作者针对质点动力学模型,即简化版的移动个体模型,设计了局部状态信息为基础的控制律。这样的控制策略允许每个个体仅依赖其邻近个体的状态信息进行决策,降低了通信复杂性。控制律的目标是使整个群体达到期望的运动状态,每个个体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并且个体间保持恒定的距离,防止碰撞,这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无人机编队飞行或自动驾驶车辆的队列行驶。 为实现这一目标,论文引入了一个虚拟的领航者概念。领航者不实际存在于群体中,但其动态行为被所有其他个体跟踪,起到了引导群体运动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设计,群体可以形成稳定的几何构形,如直线、环形等,这对于任务分配、路径规划等有显著优势。 论文还利用了代数图理论,这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分析和建模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在这个背景下,图论帮助理解和优化控制策略,确保群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稳定性分析是确保群体控制策略有效性的关键部分。论文中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律能够保证群体系统的稳定行为,即使在动态环境中也能保持预期的运动模式。 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论文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性能,显示了在模拟环境中群体能够成功地实现协调运动,验证了理论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这篇论文为群体系统的协调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对于理解和实现大规模智能系统的协同行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