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封锁协议:数据库并发控制基石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379K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级封锁协议是并发控制的一个关键概念。1级封锁协议,也称为共享锁(Shared Lock),要求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获得对数据R的独占(X)锁。这种锁定方式确保在事务执行期间,其他事务无法对该数据进行任何修改,直到事务结束才会释放锁。这有助于防止丢失修改的问题,即一个事务的更新被另一个事务覆盖的情况。 1级封锁协议的优点在于简单易实现,但它并不保证读时的隔离性。如果事务只是读取数据,无需加锁,因此可能导致"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问题,即同一事务在两次读取相同数据时,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在这之间其他事务可能已经进行了修改。这就意味着事务可能会读到"脏"数据,即未提交的更新。此外,1级封锁无法避免"幻读"(Phantom read),即事务在读取某范围内的数据后,该范围外有其他事务插入新的行,导致原本读取的结果变得不一致。 在并发控制的复杂性方面,课程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事务执行方式,如串行执行、交叉并发和同时并发。串行执行虽然能保证数据一致性,但效率较低;交叉并发在单处理机中提高效率,但处理机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同时并发在多处理机环境中实现了真正的并行,但受硬件限制且并发控制机制更为复杂。 为了应对并发执行带来的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需要实施并发控制策略,例如两段锁协议,它在获取锁前检查是否存在死锁风险,并在事务完成前保持锁,以维护事务的隔离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此外,选择适当的封锁粒度(如表级锁、行级锁等)也是并发控制的重要考虑因素。 总结来说,1级封锁协议作为并发控制的基础,是确保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手段,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读操作的隔离性有所牺牲。理解并掌握这些并发控制机制对于设计高效、健壮的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