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传输过程详解:从以太网卡到传输层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34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9
收藏 45KB PDF 举报
"该文档详细概述了数据包从以太网卡到传输层的完整过程,涉及Linux系统中网络通信的各个层次。作者黄官立(hgl)在2005年3月7日发布了这一内容,旨在提供一个理解数据包在网络内部流动的切入点。流程主要包括硬件中断响应、数据包接收、网络接口层处理、IP层处理以及传输层处理。具体流程始于硬件驱动的ei_interrupt函数作为硬件中断响应程序,接着ei_receive函数处理接收的数据包,netif_rx将其送入上层队列并激活软中断。随后,inet_bh处理硬件中断的后续工作,ip_rcv在IP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最后由udp_rcv在传输层完成处理。整个过程贯穿硬件驱动、硬件抽象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也可逆向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当以太网卡接收到数据包时,它会触发一个硬件中断。这个中断被ei_interrupt函数捕获,它位于Linux内核的drivers/net目录下的8390.c文件中。ei_interrupt函数从堆栈中获取中断编号,并根据此编号找到对应设备。接着,ei_receive函数负责接收数据包,并将其提交给更高层的处理。
netif_rx函数接过接力棒,它将数据包放入网络接口层的队列,并激活一个软中断。软中断是内核用于处理非紧急事件的一种机制。在这种情况下,inet_bh函数会处理硬件中断的后续操作,这是网络协议栈的一部分。
接下来,数据包进入网络层,IP层的ip_rcv函数对其进行处理。这个阶段包括了IP头的检查、路由决策以及可能的分片或重组操作。一旦IP层处理完毕,数据包会被传递到相应的传输层协议,如UDP。在这里,udp_rcv函数执行传输层的特定任务,例如校验数据包、查找对应的端口和进程,并将数据交给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
这个过程展示了Linux系统如何优雅地处理网络通信,从物理层接收数据,通过多个层次的抽象和处理,最终将数据准确地送达目的地。了解这一过程对于网络编程、系统调试以及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每个阶段的功能和交互,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维护网络应用。
2008-07-08 上传
2009-11-02 上传
2021-09-06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02-27 上传
2011-08-04 上传
2019-09-09 上传
happy_flying
- 粉丝: 0
- 资源: 15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