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工程地震勘探的应用探索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4MB PDF 举报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原理及其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2011年)" 本文详细探讨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传统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方法依赖于精确的宏观速度模型,并且在照亮地下反射界面方面存在不足。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依赖宏速度模型,能够实现最佳的反射界面照明,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特殊处理,使得在共反射面上的数据点在叠加后达到零偏移距状态,这样可以消除由于不同路径传播导致的时差,增强反射信号的强度,降低噪声干扰,使得地震图像更加清晰,同相轴更加连续。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一个人工合成的断层模型和一条实际的高速公路段附近的二维测线地震数据,展示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的实现过程和效果。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际资料处理的实例都证明了这种方法能显著提升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的质量,对于复杂地层结构的解析具有显著优势。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对于地质构造的精细探测、地下目标体的识别以及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种技术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在中国的工程地震勘探领域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因此,文章的发表旨在推动国内对这一先进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以提升我国工程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工程地震,数据处理,信噪比,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文章的分类号和文献标志码分别表示其在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中的位置,文章编号则标识了该论文在期刊中的唯一性,便于后续引用和检索。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对于提升工程地震成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预计它将在未来的工程地震勘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