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操作与遍历实现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需积分: 48 10 下载量 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59KB DOC 举报
“二叉树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项目,主要涉及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如遍历、统计及删除,适用于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或称为结点)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通常分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常用于搜索、排序、表达逻辑关系等问题,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 **二叉树的建立**:通过输入字符序列,递归地创建二叉树。如果输入的字符是终止符(例如'\n'),表示到达树的叶子节点,创建过程结束。否则,输入的字符代表一个非叶子节点,创建对应的节点并继续为左右子节点递归构建子树。 2. **遍历二叉树**: - **先序遍历(前序遍历)**:首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在代码中,通过先访问根节点,再处理左右子节点实现。 - **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代码中,先处理左子节点,再访问根节点,最后处理右子节点。 - **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接着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代码中,先处理左右子节点,最后访问根节点。 - **层次遍历(广度优先遍历)**:使用队列进行,从根节点开始,按层顺序访问节点。新节点入队,直到队列为空。 3. **统计二叉树属性**: - **深度**:通过递归计算,先计算左子树的深度,再计算右子树的深度,两者之较大者加一即为整个树的深度。 - **节点数**:同样使用递归,先统计左子树的节点数,加上右子树的节点数,再加一(根节点)。 - **叶子个数**:统计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叶子数之和,叶子是无子节点的节点。 4. **复制二叉树**:创建一个新的二叉树,逐个复制原二叉树的节点及其子树。 5. **删除二叉树**:对于非叶子节点,首先删除左子树,然后删除右子树。对于叶子节点,直接释放内存。 编程实现中,定义了二叉树节点的结构体`BiTNode`,包含了数据域和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同时,还定义了队列的结构体`SqQueue`,用于层次遍历。状态类型`Status`用来表示函数的执行结果,如成功(`OK`)或失败(`ERROR`)。 在实际的编程实现中,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内存管理、输入输出的格式控制等细节。理解并掌握二叉树的这些基本操作是数据结构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算法思维和编程能力。
2011-06-30 上传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 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