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荒漠草原放牧方式对碳储量及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8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1 收藏 358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不同放牧方式对荒漠草原碳储量及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实施围封禁牧、连续放牧、二区、四区和六区轮牧等不同放牧策略,研究者发现,四区轮牧和六区轮牧对土壤碳储存和团聚体稳定性有积极效果。具体表现为,这两种放牧方式下0-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碳储量和碳储量较高。同时,放牧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也有所影响,例如连续放牧、二区和四区轮牧在0-25cm土层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较高,而六区轮牧在0-5cm土层的水稳定性团聚体表现出优势。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相关性不明显。" 这篇论文是关于环境科学和农业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草地生态管理和土壤质量维护。研究的核心在于分析不同放牧策略如何影响荒漠草原的碳循环和土壤结构。碳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而土壤团聚体则反映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对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研究揭示了四区轮牧和六区轮牧对于提高土壤碳储量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更合理的轮牧制度有助于植被恢复和碳的积累。与之相比,连续放牧可能导致植被破坏,从而降低碳吸收和存储能力。 其次,放牧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较大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0.25mm)在某些放牧方式下含量较高,这可能增强了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而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大小(MWD和GMD)则与土壤的持水性和渗透性相关,六区轮牧在此方面表现出优势,特别是在浅层土壤。 最后,研究指出土壤有机质与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正相关性,这提示了保持土壤有机质水平对于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作用。然而,它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关系不那么明显,可能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对放牧管理的响应方式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强调了合理放牧管理对于荒漠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优化放牧策略以促进碳汇增长和土壤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草地生态系统以及实现可持续畜牧业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