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封锁机制与并发问题解析

需积分: 13 0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854KB PPT 举报
"数据库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机制,主要通过封锁技术来实现。封锁机制确保事务在处理数据对象时具有一定的独占性,防止其他事务在同一时间段内修改相同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多用户环境中,并发操作可以提高系统效率,但也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需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并发控制的目标包括正确调度并发操作、确保事务隔离性和维护数据库一致性。事务的执行方式有三种:串行执行、交叉并发执行和同时并发执行。串行执行避免了并发问题,但资源利用率低;交叉并发执行在单处理机上提高了效率,但仍非真正并行;同时并发执行在多处理机环境下实现真正并行,但需要合适的硬件支持。 封锁技术是并发控制的主要手段,事务在操作数据前先申请锁,持有锁期间其他事务无法修改锁定的数据。然而,封锁也可能导致活锁和死锁问题。活锁是事务因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无限期等待的状态,而死锁则是两个或更多事务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数据库并发控制机制需要采取预防或检测恢复策略。 丢失修改是并发操作可能导致的问题之一,它发生在两个事务先后修改同一条记录,后一个事务的修改覆盖了前一个事务的结果,导致前一个事务的修改丢失。例如,两个事务T1和T2都尝试更新库存,T1首先减库存但未提交,T2随后读取库存并也尝试减库存,如果T2先提交,T1的修改就会丢失。 为避免这类问题,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不同级别的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更高的隔离级别能提供更强的保护,但可能会牺牲一定的并发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和SQL Server等都提供了相应的并发控制策略,如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和两阶段锁协议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和优化锁管理,可以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最大化系统并发性能。 总结来说,封锁机制是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础,其目的是保证并发事务执行的正确性和数据一致性。并发控制不仅涉及事务的调度和隔离,还需要处理并发操作可能引发的问题,如活锁、死锁以及数据不一致性。了解并发控制的原理和技术,对于理解和设计高效、稳定的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