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相位调制光栅干涉法:高精度测量振动物体二维面形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666KB PDF 举报
正弦相位调制的光栅干涉法是一种创新的光学测量技术,用于精确测量振动物体的面形。该方法在2009年的论文中详细阐述,由南昌大学的赖秀娟、马力等人提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围绕利用光栅干涉仪,通过正弦相位调制来捕捉振动物体引起的相位变化,这些变化以干涉条纹的形式出现。通过傅里叶变换对这些条纹进行解析,能够重构出振动物体的二维表面形态。 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它提供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表面形貌测量有着重要的价值。其次,与传统的相移干涉测量技术相比,它简化了实验装置的要求,并且减少了复杂的数值计算,使得测量过程更为便捷。然而,尽管一维动态测量较为常见,但这种光栅干涉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处理二维表面的测量,这对于微纳级别的表面形貌研究尤为关键。 论文指出,虽然之前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多种振动测量技术,如多波段偏振法、光栅偏振相移法等,但它们通常需要特定的设备配置和复杂的处理步骤。相比之下,正弦相位调制光栅干涉法更易于操作,尤其适用于十微米数量级的表面形貌测量,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精度。 光栅干涉仪的工作原理涉及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L0的聚焦,然后通过光栅G1产生衍射。这个过程会因振动物体表面的反射而改变光的相位,形成的衍射条纹会在透镜L1和L2之间的共同焦点上显现。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些信息,论文提出采用光阑来筛选和聚焦有用的干涉图案,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来提取振动物体表面的相位信息。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为振动测量领域提供了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工具,尤其是在微纳尺度表面形貌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不仅提升了测量的精度,也简化了实验流程,对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