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ISO OSI七层网络模型详解——FANUC以太网应用

需积分: 49 48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455KB PPT 举报
在FANUC的以太网手册中,"模型的定义"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的概念。该模型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8年首次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标准化网络通信,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1. **OSI七层模型** - 该模型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例如: - 物理层负责数据在传输媒体上的物理传输,如电缆和光缆。 - 数据链路层确保数据帧在物理链路间的可靠传输,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 - 网络层处理路由选择和数据包的传输,如IP协议的工作原理。 - 运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会话层管理两个进程之间的会话,如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维护。 -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使得不同系统的数据能够相互理解。 - 应用层是最高层,提供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网络服务,如HTTP、FTP等。 2. **层次间关系** - 每一层都依赖于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但各层之间相互独立,修改一个层次不会影响其他层次。 - 例如,应用层用户无需关心数据如何在物理层通过电线传输,只需知道如何通过应用层协议发送和接收信息。 3. **以太网的应用** - FANUC的以太网产品在工业自动化中被广泛应用,它允许可编程控制器连接物理分散的设备,减少电缆需求,提高信息共享和通信效率。 - 通过网络,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快速传输生产过程数据,支持中央管理系统对生产进行监控、控制和指令下发,甚至实现远程编程和设备故障诊断。 总结来说,FANUC以太网手册中的模型定义章节详细阐述了OSI七层模型的架构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强调了各层功能的划分与协作,以及以太网技术如何促进设备间高效的信息交换。这对于理解和设计工业网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